其他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的青春真酷!
今日热点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河北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赴阿里就业纪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2019年以来,5批总计44名来自河北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们,放弃大城市的繁华舒适和优厚待遇,自愿来到西藏最偏远的阿里地区,投身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用自己火热的青春,为这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了全部的力量,为当地藏族群众的生命健康付出了真心与大爱。
梁毅:再见北京,你好阿里
在噶尔县人民医院采访梁毅时,他格外地忙碌,总是聊不了两句,又匆匆忙忙地去照顾病人。
“不好意思,我现在要照顾十几个病人,让你们久等了。”梁毅略显歉意地对记者说道。梁毅来自河北衡水,2021年毕业于河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求学时的他就对西藏充满了向往,毕业那年,恰好阿里地委组织部到学校设立宣传点,他在现场观看了阿里的招聘宣传片。
尽管当时梁毅已经被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录取了,但他看完宣传片后,还是毅然修改了自己人生的坐标——前往阿里。
谈及这样选择的初衷时,他淡然地表示,当时自己通过宣传片了解到阿里的医疗资源比较缺乏,就希望能够利用大学期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阿里的医疗卫生事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刚到阿里时,梁毅和所有人一样,承受着剧烈的高原反应,但他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噶尔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人手少,住院患者多,日常工作十分忙碌,甚至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有时下班回家,会累得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但回想起藏族病人发自内心地对我说‘嘎真切、嘎真切(谢谢)’的情景,我又充满了干劲。”梁毅笑着说道。
2021年到达西藏,在林芝参加岗前培训时,梁毅结识了妻子于文超,对方在林芝市工布江达县巴河镇工作。去年4月两人结婚,一直处于分居状态,夫妻俩决定在专招生的5年服务期满后,继续留在西藏工作。
“但是一定要想办法和她团聚,最好她能来阿里,我还很喜欢这里。”梁毅说道,眼里有光,未来可期。
刘建忠:让中医在边疆发扬光大
与梁毅一样,刘建忠来阿里之前,同样也找到了工作——一家上市药企,待遇相当不错。
“当时辅导员在班级群里发了专招计划,学校里也来了新疆和西藏的专招计划宣传人员,我对此很感兴趣,就去现场了解相关情况,然后就决定到阿里来了。”刘建忠说。
刘建忠是2019年首批来到阿里的河北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就职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当时,该科室仅成立一年,不仅医疗条件匮乏、技术落后,而且连他在内也才仅有3名医生,正处于最为艰难的起步阶段。
在刘建忠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医科于2022年设立中药房,2023年搬到住院部,开始接收住院病人,治疗手段从最开始的针灸和推拿,发展到现在的蜡疗、拔罐和牵引,能看的病种也逐日增多,越来越多的患者通过中医治疗,恢复了身体健康。
2023年疫情期间,刘建忠放弃了个人的休假,从春节到“五一”,坚守在昆莎机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长达100多天,荣获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并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活动中,被评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
今年是刘建忠在阿里的最后一年,5年服务期满后,他将回内地工作,方便照料父母。
“希望走之前,能给阿里的中医药事业再做点事情。”刘建忠一边说着,一边细心地在患者背上扎下一根根银针。
不管留下的还是回去的,阿里都不会忘记。
万水千山赴阿里
2024年7月16日,河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高维娟带队远赴阿里地区慰问毕业生。通过与阿里地委组织部和部分医院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毕业生在阿里地区工作和生活情况,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还深入走访医院慰问学生。“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弘扬‘博学求源、厚德济世’的冀中医精神,充分发挥所学专业优势,思源奋进,锐意进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涌现出一大批远赴国家边疆基层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河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高维娟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河北中医药大学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作为学校就业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优秀毕业生对在校生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奉献西部精神、红医精神,以红医精神铸魂育人,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教育与就业观念教育紧密结合,统筹思政课堂、文化课堂、专业课堂、实践课堂的育人作用,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将思政课学习的收获感悟转化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强大动力。
据统计,目前,河北中医药大学在阿里就业的毕业生分别就职于阿里地委组织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措勤县人民医院、革吉县人民医院、普兰县人民医院等机关部门和基层医院。今年,又有11名同学拟录用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人才,录用人数连续六年居河北省第一。
1200年前,唐朝诗人戴叔伦用本文开头的诗句抒发了为国建功边疆、甚至无须活着回到故土的雄心壮志,1200年后,一批批青春飞扬的冀中医学子,跨越万水千山来到阿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践行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
他们没有诗人的豪言壮语,却已在这片高寒的土地,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
更多消息,请关注西藏日报视频号
记者:温凯 永青 洛桑旦增 达珍
主编:常川编审:丹增朗赛编辑:索朗央宗
觉得好看,点个“赞”